关于本站 | 联系方式 | 留言反馈 | 广告服务 | 收藏本站 | 本站论坛 | 会员中心 | 网站维护 |
昨天上午阳光明媚,昆嵛山无染寺景区内的太古河上游人如织,21岁的文登市界石镇小伙子李峰是其中之一。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峰正与几个伙伴在“王母娘娘洗脚盆”景点戏水。这里美景让人陶醉,但李峰对这里的革命历史却并不熟悉。记者实地采访多名游客,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竟然无一人知道于得水的名字。然而,他们所游玩的这个地方,恰恰是于得水当年参与发起“一一四”暴动的指挥部所在地,也曾是于得水疗伤的地方。
胶东的“井冈山”
1935年11月29日(农历十一月初四),中共胶东特委发动了震惊胶东的农民武装暴动,暴动的指挥部就设在昆嵛山无染寺内。于得水参加了暴动前的准备工作,并被任命为东路一大队(特务大队)大队长。然而,“一一四”暴动后来被残酷地镇压下去。面对白色恐怖,于得水毫不畏惧,组建了“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并带领游击队与敌人巧妙周旋,始终坚持战斗在昆嵛山上,从游击队发展成为“三军”、“五支队”,再到“五旅”。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31、41集团军,都是以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源头发展壮大起来的,而且这些部队的军魂中都深深烙印着当年那支昆嵛山游击队的不屈性格。由此,昆嵛山有着“胶东的井冈山”之称。而于得水则是农民武装暴动之后,坚守“胶东井冈山”革命之火的中坚力量,是当之无愧的革命先驱。
英雄“帷幄洞”里养伤
如今,昆嵛山太古河河水依然清澈,但作为“一一四”暴动指挥部的所在,坐落在河边的无染寺早已被拆得所剩无几;沿着太古河逆行而上大约3里地,你会看到一个隐蔽的小山洞,这便是当年于得水养伤的地方。作为青山的一部分,这个石洞毫无变化。
“一一四”暴动失败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36年的5月2日,于得水率领游击队智取界石。尽管战斗取得了胜利,但是战斗中于得水腹部中了2枪。起先,他被安排在当地老乡家里养伤,但在伤势略微好转之后,为了不连累老乡,他就躲进了无染寺附近的这个石洞里养伤。
这是一个非常小的石洞,高约1米,深约2米,洞内的石壁上挂满水珠,洞内阴暗潮湿。目前,这个小石洞被称为“帷幄洞”,铭记着于得水曾在此运筹帷幄。
有人遗忘,有人铭记
如今,包括太古河、帷幄洞和无染寺旧址在内的大片区域,都归昆嵛山林场二分场管理。林场场长于丰民告诉记者,建国之后,无染寺附近依然驻有大量部队,最多的时候驻军达10000多人。之后陆续撤离,最后一批留守部队撤走是在1990年。
与大部分游客不知道于得水、不知道“一一四”暴动相反,这里却是很多老战士梦牵魂绕的地方。于丰民告诉记者,每年都有老军人回来看兵营,这些老人对这里依依不舍的样子常常令他们感动。因此,他制定了一条规矩,那就是“只要说是来看兵营的老兵,不能要门票,想去哪里也不能阻拦”。
于丰民最近正在忙着筹划“一一四暴动遗址展览馆”。“你随便问问吧,普通人有几个知道‘一一四’暴动的?这太不应该了!”于丰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