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 联系方式 | 留言反馈 | 广告服务 | 收藏本站 | 本站论坛 | 会员中心 | 网站维护 |
在文人画家那里,花鸟多是娱玩、寄寓之物,或者只是笔墨的载体。但在白石老人这里,花鸟总是联系着他的生活经历和往日的生活场景。如画梅,常常想起“隔院黄鹂声不断”、“屋角寒风香径斜”的故园,而决无文人画家“梦绕清溪三百曲,满天风雪一人孤”的情致。他画荷,常常回忆起当年种荷、栽藕、采剥莲子的情景,而不是去作“出污泥而不染”的自喻。一次在北京北海公园观荷,他吟诗曰:“闲看北海荷千顷,强说潇湘水更清。岸上小亭终日坐,秋来无此雨声声。”在他的感觉中,家乡雨打秋荷的声音都与北海不同,都让人怀恋。
形神俱似,是齐白石对花鸟画的要求。为达此目标,他总是认真观察、记忆、研究真花真鸟,他一生勾存过不知多少花鸟画稿,对各类花卉禽鸟的形貌、结构、色彩、生长期十分熟悉。他知道鹰尾有九根羽,鸽子尾有十二根羽。为了画好鹰,他让儿子从友人家借来一只鹰观察。他说:“凡大家作画,要胸中先有所见之物,然后下笔有神。”他正是这样的大家。
齐白石画花鸟,能工能写,尤擅长大写意。他在《自传》中曾以“红花墨叶”形容自己花鸟画的特点,意思是说,他把透明的墨彩与浓郁的色彩融为一体,创造了独特的风格。“红花墨叶”只是一个简单概括,事实上,齐白石的花鸟画法多种多样,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做不同的处理,而且独创了许多画法—如画荔枝、牵牛花、麻雀、小鸡等等,都是自创笔墨程式,并达到形神兼备的程度。他还善于把勾勒、没骨与泼墨结合起来,使花鸟形象概括而逼真,并使严谨造型与高超笔墨统一起来。
草虫与水族画
折扇三千纸一屋,求者苦余虫一只。
后人笑我肝胆苦,除却写生一笔无。
齐白石这首诗,说他画草虫都来自写生。但严格说,他早年也曾向老师和前人学习过画草虫,中年后主要通过写生获得。白石对草虫写生有所记述,如1921年3月在象坊桥畔捉一蜘蛛,他“以丝线系其腰,以针穿线刺于案上画之”。他说,写生画出来的草虫“殊有生气,远胜画家死本”。白石大量画草虫是在定居北京以后。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他让三子齐良琨在家乡画草虫写生,得大量画稿供他参照。草虫是乡村之物,画草虫常常勾起他的乡思。如题《灯蛾图》:“园林安静锁苍茵,霜叶如花秋景新。休入破窗扑灯火,剔开红焰恐无人。”画灯蛾让他想起家乡的秋色:破窗、蛾子、灯火,他担心那飞蛾去扑红焰。这诗画的境界,交织着白石老人的爱心于童心。
齐白石能画数十种草虫,在画法上能工能写。在一幅作品里,以工笔画虫,粗笔写花草,是齐白石的创格,一般称之为“工虫花卉”。这种粗细结合的体格,把生命的精微与豪犷融为一体,在花鸟画史上堪称一绝。白石老人说,画虫“既要工,又要写,最难把握”,“粗大笔墨之画难得形似,纤细笔墨之画难得神似”。又说:“凡画虫,工而不似乃荒谬匠家之作,不工而似,名手作也。”自宋以来,能作草虫者代不乏人,但像齐白石这样能画如此之多,如此精致传神的,还没有过。他真正是名手中的名手。
齐白石画水族—尤其画虾、蟹、蛙、鱼,更是他的一项“绝活”。画家贺天健说:“他的水族与昆虫可说是神妙无比”,“是几百年来所未有”。
齐白石喜欢借水族寓意吉祥,也借水族抒写个人情怀。前者如《长年大贵》,画长长的鲶鱼和大嘴的鳜鱼,“长鲶”谐音“长年”,“大鳜鱼”谐音“大贵”;后者则以诗画结合的方式表达思乡、怀人、伤时、抒愤一类的情感。齐白石早年做雕花木匠的时候,就时常雕镌有寓意吉祥的花鸟虫鱼。而托物比兴,借鱼虾表现内在世界,则是文人画的传统。以文人的形式表现民间的精神,抒写个人的喜怒哀乐,正是齐白石艺术突出的特质。
白石的水族与草虫一样,集中体现着他精于审物的精神和巧夺天工的绘画技能。精于审物不只要精致的描绘,尤其要得物之“天”—表现其活泼泼的生命。这需要天分和功夫。白石约40岁开始画虾,直到70岁后才“得其神”:充分表现出虾的透明感、分出虾身各部的软硬浓淡,写出腹部的蠕动姿态、长须有开合摇动感等等。历代画人有谁下过这样的功夫呢?“巧夺天工的绘画技能”,在这里主要指把高度形似与高超笔墨统一起来的能力。白石之前画水族的画家,要么拥有笔墨而不能充分得其形似,要么能得形似而未能发挥其笔墨;强调形似时往往难以顾及笔墨的独立发挥,追求笔墨的独立发挥时又难以保证其形似。齐白石能超越这种两难,除了前面谈到的原因,还特别得力于他对程式的创造。中国画是讲究程式的艺术,程式是笔墨的载体,出色的画家能够创造程式并在一定程式之内把笔墨发挥到极致。齐白石历经长期的探索,创造了用大写意方法画蛙、鱼、虾、蟹的程式—这些程式既属于造型也属于笔墨,所以他能突破历史,画出高度形似与高超笔墨完美统一的水族形象。
蔬果杂画
齐白石画过的蔬果与什物杂画,大略有80余种。用心于一般家庭生活中的普通之物,从中发现真与美,并藉以寄情言志,这在历代画家中也是极少见的。
在蔬果中,齐白石最爱画各种蔬菜,如竹笋、菌子、篱豆、辣椒、白菜、萝卜、丝瓜、南瓜、芋头等等。这些都是他从小就吃过、种过的东西,牵系着他的儿时记忆与乡思。这从其题画可窃知一二:“篱豆棚阴蟋蟀鸣,一年容易又秋声”。“饱谙尘世味,尤觉菜根香。”—这是对人生的感慨,但没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是说不出来的;“不是独夸根有味,须知此老是农夫”。“充肚者胜半年粮,得志者勿忘其香”。—这是以农民出身为骄傲,告诫得志者不要忘本。“桑阴有瓜,萍翁有家,未白头时总可夸”。—这是由画瓜想到了家乡,想到了年轻时的农村生活。总之,白石老人画蔬果,总是有景有情,而这情这景都联系着他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态度。齐白石画蔬果也用于象征寓意,如画石榴寓意“多子”,画桃寓意长寿,画四个柿子比喻“四世同堂”等等,这是来自民间的吉祥观念。不过,齐白石的着意处多不在寓意本身,而在对鲜活的蔬果形象的创造,笔墨简略但高度形似,色彩夺目,水分饱满,鲜嫩欲滴。形式创造本身饱含着情感,有强烈的感染力。
“杂画”泛指人物、山水、花鸟以外题材的中国画,包括画劳动工具、书画工具、生活用具、各种食物如油灯、砚台、算盘、瓷器、柴筢、锄头等等。齐白石很喜欢画这些东西。这些“杂画”多有诗跋,可看可读,极富意趣。如他画油灯,配上一只偷油的老鼠或扑火的飞蛾,题跋说:穷人没钱买油,鼠子你别偷油啦;蛾子你千万别往灯上撞,否则没人来救你呀!这种画面情景和文字言说,都采自乡村生活,其平朴的诗意,别有一种动人的力量。再如,白石初居北京时,借居寺观,卖画无门,生活困顿。晚上,他面对油灯笔砚,思念家乡和年迈的双亲,在无奈中,作了一幅《灯砚图》,画一灯一砚,题诗曰:“无计安排返故乡,移干就湿负高堂。强为北方风流客,寒夜孤灯砚一方。”这孤冷的诗画境界,生动地揭示出画家的贫困状态和落寞心情。在齐白石的作品中,这样的杂画很多,著名的《算盘图》《不倒翁》等,更是突出地体现着齐白石的创造性和艺术成就。
在文人画家那里,花鸟多是娱玩、寄寓之物,或者只是笔墨的载体。但在白石老人这里,花鸟总是联系着他的生活经历和往日的生活场景。如画梅,常常想起“隔院黄鹂声不断”、“屋角寒风香径斜”的故园,而决无文人画家“梦绕清溪三百曲,满天风雪一人孤”的情致。他画荷,常常回忆起当年种荷、栽藕、采剥莲子的情景,而不是去作“出污泥而不染”的自喻。一次在北京北海公园观荷,他吟诗曰:“闲看北海荷千顷,强说潇湘水更清。岸上小亭终日坐,秋来无此雨声声。”在他的感觉中,家乡雨打秋荷的声音都与北海不同,都让人怀恋。
形神俱似,是齐白石对花鸟画的要求。为达此目标,他总是认真观察、记忆、研究真花真鸟,他一生勾存过不知多少花鸟画稿,对各类花卉禽鸟的形貌、结构、色彩、生长期十分熟悉。他知道鹰尾有九根羽,鸽子尾有十二根羽。为了画好鹰,他让儿子从友人家借来一只鹰观察。他说:“凡大家作画,要胸中先有所见之物,然后下笔有神。”他正是这样的大家。
齐白石画花鸟,能工能写,尤擅长大写意。他在《自传》中曾以“红花墨叶”形容自己花鸟画的特点,意思是说,他把透明的墨彩与浓郁的色彩融为一体,创造了独特的风格。“红花墨叶”只是一个简单概括,事实上,齐白石的花鸟画法多种多样,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做不同的处理,而且独创了许多画法—如画荔枝、牵牛花、麻雀、小鸡等等,都是自创笔墨程式,并达到形神兼备的程度。他还善于把勾勒、没骨与泼墨结合起来,使花鸟形象概括而逼真,并使严谨造型与高超笔墨统一起来。
草虫与水族画
折扇三千纸一屋,求者苦余虫一只。
后人笑我肝胆苦,除却写生一笔无。
齐白石这首诗,说他画草虫都来自写生。但严格说,他早年也曾向老师和前人学习过画草虫,中年后主要通过写生获得。白石对草虫写生有所记述,如1921年3月在象坊桥畔捉一蜘蛛,他“以丝线系其腰,以针穿线刺于案上画之”。他说,写生画出来的草虫“殊有生气,远胜画家死本”。白石大量画草虫是在定居北京以后。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他让三子齐良琨在家乡画草虫写生,得大量画稿供他参照。草虫是乡村之物,画草虫常常勾起他的乡思。如题《灯蛾图》:“园林安静锁苍茵,霜叶如花秋景新。休入破窗扑灯火,剔开红焰恐无人。”画灯蛾让他想起家乡的秋色:破窗、蛾子、灯火,他担心那飞蛾去扑红焰。这诗画的境界,交织着白石老人的爱心和童心。
齐白石能画数十种草虫,在画法上能工能写。在一幅作品里,以工笔画虫,粗笔写花草,是齐白石的创格,一般称之为“工虫花卉”。这种粗细结合的体格,把生命的精微与豪犷融为一体,在花鸟画史上堪称一绝。白石老人说,画虫“既要工,又要写,最难把握”,“粗大笔墨之画难得形似,纤细笔墨之画难得神似”。又说:“凡画虫,工而不似乃荒谬匠家之作,不工而似,名手作也。”自宋以来,能作草虫者代不乏人,但像齐白石这样能画如此之多,如此精致传神的,还没有过。他真正是名手中的名手。
齐白石画水族—尤其画虾、蟹、蛙、鱼,更是他的一项“绝活”。画家贺天健说:“他的水族与昆虫可说是神妙无比”,“是几百年来所未有”。
齐白石喜欢借水族寓意吉祥,也借水族抒写个人情怀。前者如《长年大贵》,画长长的鲶鱼和大嘴的鳜鱼,“长鲶”谐音“长年”,“大鳜鱼”谐音“大贵”;后者则以诗画结合的方式表达思乡、怀人、伤时、抒愤一类的情感。齐白石早年做雕花木匠的时候,就时常雕镌有寓意吉祥的花鸟虫鱼。而托物比兴,借鱼虾表现内在世界,则是文人画的传统。以文人的形式表现民间的精神,抒写个人的喜怒哀乐,正是齐白石艺术突出的特质。
白石的水族与草虫一样,集中体现着他精于审物的精神和巧夺天工的绘画技能。精于审物不只要精致的描绘,尤其要得物之“天”—表现其活泼泼的生命。这需要天分和功夫。白石约40岁开始画虾,直到70岁后才“得其神”:充分表现出虾的透明感、分出虾身各部的软硬浓淡,写出腹部的蠕动姿态、长须有开合摇动感等等。历代画人有谁下过这样的功夫呢?“巧夺天工的绘画技能”,在这里主要指把高度形似与高超笔墨统一起来的能力。白石之前画水族的画家,要么拥有笔墨而不能充分得其形似,要么能得形似而未能发挥其笔墨;强调形似时往往难以顾及笔墨的独立发挥,追求笔墨的独立发挥时又难以保证其形似。齐白石能超越这种两难,除了前面谈到的原因,还特别得力于他对程式的创造。中国画是讲究程式的艺术,程式是笔墨的载体,出色的画家能够创造程式并在一定程式之内把笔墨发挥到极致。齐白石历经长期的探索,创造了用大写意方法画蛙、鱼、虾、蟹的程式—这些程式既属于造型也属于笔墨,所以他能突破历史,画出高度形似与高超笔墨完美统一的水族形象。
蔬果杂画
齐白石画过的蔬果与什物杂画,大略有80余种。用心于一般家庭生活中的普通之物,从中发现真与美,并藉以寄情言志,这在历代画家中也是极少见的。
在蔬果中,齐白石最爱画各种蔬菜,如竹笋、菌子、篱豆、辣椒、白菜、萝卜、丝瓜、南瓜、芋头等等。这些都是他从小就吃过、种过的东西,牵系着他的儿时记忆与乡思。这从其题画可窃知一二:“篱豆棚阴蟋蟀鸣,一年容易又秋声”。“饱谙尘世味,尤觉菜根香。”—这是对人生的感慨,但没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是说不出来的;“不是独夸根有味,须知此老是农夫”。“充肚者胜半年粮,得志者勿忘其香”。—这是以农民出身为骄傲,告诫得志者不要忘本。“桑阴有瓜,萍翁有家,未白头时总可夸”。—这是由画瓜想到了家乡,想到了年轻时的农村生活。总之,白石老人画蔬果,总是有景有情,而这情这景都联系着他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态度。齐白石画蔬果也用于象征寓意,如画石榴寓意“多子”,画桃寓意长寿,画四个柿子比喻“四世同堂”等等,这是来自民间的吉祥观念。不过,齐白石的着意处多不在寓意本身,而在对鲜活的蔬果形象的创造,笔墨简略但高度形似,色彩夺目,水分饱满,鲜嫩欲滴。形式创造本身饱含着情感,有强烈的感染力。
“杂画”泛指人物、山水、花鸟以外题材的中国画,包括画劳动工具、书画工具、生活用具、各种食物如油灯、砚台、算盘、瓷器、柴筢、锄头等等。齐白石很喜欢画这些东西。这些“杂画”多有诗跋,可看可读,极富意趣。如他画油灯,配上一只偷油的老鼠或扑火的飞蛾,题跋说:穷人没钱买油,鼠子你别偷油啦;蛾子你千万别往灯上撞,否则没人来救你呀!这种画面情景和文字言说,都采自乡村生活,其平朴的诗意,别有一种动人的力量。再如,白石初居北京时,借居寺观,卖画无门,生活困顿。晚上,他面对油灯笔砚,思念家乡和年迈的双亲,在无奈中,作了一幅《灯砚图》,画一灯一砚,题诗曰:“无计安排返故乡,移干就湿负高堂。强为北方风流客,寒夜孤灯砚一方。”这孤冷的诗画境界,生动地揭示出画家的贫困状态和落寞心情。在齐白石的作品中,这样的杂画很多,著名的《算盘图》《不倒翁》等,更是突出地体现着齐白石的创造性和艺术成就。